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在南寧召開2023年廣西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表彰獲得2022年度廣西科學技術獎、廣西“金繡球友誼獎”的科技工作者和組織。廣西氣象部門參與的2項成果榮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成果榮獲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其中,由廣西氣象科學研究所牽頭的《甘蔗智慧精準氣象服務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成果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食糖是國家重要戰略物資,10余年來,該項目開展全球主產國蔗糖產量預報和甘蔗智慧精準氣象服務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創建了全球甘蔗主產國蔗糖產量預報成套技術;研發了甘蔗智能監測和預報技術,創建“氣象+龍頭企業+大戶”的甘蔗智能精準氣象服務新模式;首創基于多光譜無人機的甘蔗干旱精細化監測評估和甘蔗黃化苗快速識別技術;提出了一套適用于中國的甘蔗生長模型的本地化參數等。項目成果推動了甘蔗全球監測、預報和服務及防災減災技術的進步,已在全國及泰國等東盟國家推廣應用,覆蓋全國90%以上種植大戶和經營主體;建成示范基地14個。經精準氣象服務后測算,該技術年均可協助每萬畝甘蔗節約成本270萬元,總增收約2020萬元。
由廣西氣象臺參與的《大氣復合污染動態溯源及預警技術研發與應用》成果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項目首次在廣西研發了基于大數據融合同化關鍵技術,構建了大氣復合污染成因動態源解析技術;首次構建了基于大數據挖掘的廣西高精度本地化大氣污染源實時動態排放清單;建成全國首批多模式空氣質量預報系統并實現業務化運行,預報能力由2014年預報未來3天提升至2021年的15天,等級預報準確率由2016年的84%上升到2021年的92%以上;建立全國首個基于輕度污染級別的大氣污染預警應急技術體系,構建多功能決策支持系統,推動大氣污染靶向治理。項目產出了標準、專利、專著、論文等75項,成果應用覆蓋全廣西,并向全國推廣。
由廣西氣象技術裝備中心參與的《南海西部臺風災害監測與預防關鍵技術應用》成果獲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我國南海西北部臺風災害頻發且是受災最為嚴重地區之一,該項目提出了基于模型與方程的臺風災害預報技術,開發了現場監測裝置及防災技術,提出了基于預案與服務的臺風防災機制及技術,并實現了基于“一張圖”小尺度海洋牧場海域氣象信息、水文信息、臺風信息、災情信息、預警專報等服務業務化。該項成果應用于廣西、廣東相關行業及企業單位,有助于預判臺風生成、移動信息,為防御臺風災害提供精確便捷的監測裝置。(中國氣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