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敬如賓 10月30日,我國第一條甜菜種子丸粒化中試生產線在新疆農業科學院瑪納斯農業試驗站投產,標志著我國甜菜種子丸粒化加工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一粒粒甜菜種子在生產線上被涂抹了一層特殊粉劑,經過烘干、分選等流程后,被制成表面光滑、大小均勻、顆粒較大的丸粒化種子。經丸粒化處理的種子,不僅便于機械化播種,播種后能在較短時間自行崩裂,釋放出各類有效成分,有利于種子出芽和生長。
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專家、新疆農業科學院瑪納斯農業試驗站站長林明介紹,我國甜菜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的種子均為丸粒化種子。我國甜菜種子丸粒化技術研究工作始于2010年,起步較晚,目前雖然國內甜菜育種單位已審(認)定了多個單胚品種,但由于種子精選及丸粒加工技術不過關,丸粒加工后種子發芽率達不到95%以上,導致國產品種“無法下地”。
針對甜菜種子的現狀,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相關專家及新疆甜菜研究團隊成立了種子健康與丸粒化加工創新團隊,從2016年開始丸粒化加工技術研究。在種子加工研究上,已經篩選出了合適的種子磨光、分級及精選機械,使精選后的種子均勻度高、飽滿度好、發芽率達98%以上。在種子丸粒化配方研制上,利用生物技術手段,針對種子健康及土傳病害,科學形成了甜菜丸衣種配方。在種子丸粒化加工工藝上,篩選了丸粒化種子加工設備、烘干設備等,目前已建立了國內最先進的純國產化設備——甜菜種子丸粒化加工生產線。
“中試生產線的投產,實現了我國甜菜種子國產化從無到有的突破,為解決甜菜產業‘卡脖子’問題提供了技術保障。”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躍彬說,今后,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加工規模的不斷擴大,將為中國甜菜產業作出更大貢獻。
目前,我國甜菜種植面積約300萬畝,其中新疆甜菜種植面積約為100萬畝,是我國第二大甜菜糖產區。(曹華)